坚持,向上,永远热爱永远热泪盈眶!
网络综艺《这!就是街舞4》正在年轻的观众群体中刷出趋同的正向能量。有专业人士评点:很少有舞种像街舞这样,舞者都飞蛾扑火一般倾注所有。正如47岁的日本街舞元老Acky彰英半决赛告负离场前,那段令无数观众泪目的感言:“我的生命是通过斗舞活着的。” “斗舞,没有输赢,我带来的只是精神和热爱。”
不同代际、不同舞种、不同种族和国籍的舞者,带着对舞蹈的热血和挚爱集结而来,《这!就是街舞4》彻底“出圈”了。当这一季用不同的创新手法将高光打向中国故事、中国文化、中国精神,当这一季手握“流量”但绝不唯流量论,在节目策略的变与不变中,展现了创新的来处、根基、底气,以及更长久的生命力。对于更多生于网络并且观照“网生代”的节目而言,更揭示了网络综艺制作方向的积极探索——实现价值底色与文化自信的双重抵达。
新国风不是贴标签,而是中华传统文化土壤中长出的新枝
朱洁静已是第三次参与街舞的融合舞台。此前,她也留下过多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名作”。这一回来,她能在街舞舞台上留下什么、突破什么,更体现着节目组的一次价值取向。
《十面埋伏》的伴奏声起,技惊四座的瞬间依然有,如在乔治的默契配合下,朱洁静凌空甚至滞空的翻转惊艳了全场。但让人始终屏住呼吸的,却是台上家国、江山、情义在舞步间流转的氛围。“作为一个跳了20多年的专业舞者,除了去展示美以外,我有责任把一个又一个中国故事通过这样一个流行的舞台传播给今天更多的年轻人。”朱洁静说。
眼花缭乱、技术已触顶的街舞舞台,什么样的作品能“留得下”?这曲《霸王别姬》颇有样本意义。编舞师黄潇从传统文化里提取戏曲元素、楚河汉界意象,更重要的还有家国千秋义的情感内核。因而,虽不见繁复的舞美装置勾勒故事背景,但芦苇荡苍茫、琵琶声凝绝、舞者的情绪,都与千古传奇的凄美壮烈相得益彰,中国古典的柔美韵味与街舞的强劲节奏亦贴合了传统道家刚柔并济的意蕴。三位舞者、三个不同舞种的融合,在以身体为媒材的语言碰撞中,完成了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诠释与传承。
要突破小众圈层,贴近时代精神的观照是真正的“捷径”
如果时间回到2018年节目第一季面世时,没有人会预料到这一小众文化能拥有今天的受众群体。四季节目,《这!就是街舞》为这项原本非主流的文化样式破圈做对了什么?
任赛制迭代而始终不变的跨舞种融合赛制,无疑是重要一手。打破了独舞、小齐舞、大齐舞、斗舞等街舞的固定模式,拉丁舞、现代舞、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的舞者带着各自的技术基因与流派前来,突破的不只是舞蹈的创意,还有受众全体的壁垒。
而自第四季国际精英挑战赛开启,这部以“融合”为主题的舞台连续剧,除了技术流派上的创意“混搭”,更通过时代审美、时代精神的观照,找到了出圈、通关的新捷径。
颇为典型的例子是半决赛上李春林、Eleven和依力凡的作品《心中的挚友》。这是四季街舞中第一次呈现军旅题材,三名舞者与助演合作,诠释军人间的深厚情谊。如果仅从技术的单一层面论,这支作品没有让人咋舌的高难度技巧,就连它的高光时刻亦不属于技术爆点,而在于情感燃点。当依力凡饰演的角色中弹牺牲,一瞬间,现场观众潸然泪下。而当节目上线,弹幕中刷出的“泪目”,也在诉说同样的真谛:与其说“非典型”的高光时刻为舞者赢得了直通总决赛的入场券,毋宁看成,一则热血青年以身报国的时代故事,在今天具有更为普遍的共鸣,并成为将小众文化进一步托举到大众视野的有力支撑。
舞蹈能不能承载精神的厚重?爆款网络综艺能不能在受到青年喜爱的同时,传递更多有价值的正能量?《这!就是街舞》也在四季的征途上不断求索答案。